新華社銀川3月1日電題:鹽州老戲骨二次返村記
新華社記者馬思嘉、唐亞蒙、馮開華
頭戴烏紗帽,一身大紅袍,臉中央一塊白色油彩——元宵節當天,“醜縣官”目光如炬,在震天響的嗩吶和鑼鼓聲中手捧金元寶,同秧歌隊“媒婆”“騎驢小媳婦”等一道,給明代古城牆下圍觀拍攝的百姓憨態可掬地拜了個晚年。
這位53歲的“醜縣官”叫牛君,是寧夏鹽池縣鹽州藝術團一名老戲骨。2018年年底,他主動申請退休,回到位於鹽池縣馮記溝鄉馬兒莊村的老家,開始種地、養羊。只有當城裏有大型節慶活動時,他才會應邀來演出。
“現在農村形勢好,掙錢的門路也多。”牛君説。去年,他靠機械化種植百畝高效節水灌溉玉米地、發展鹽池縣“王牌”灘羊養殖產業,掙了十七八萬元,在城裏給小兒子的樓房付了首付。
鹽池縣古稱鹽州,亦是革命老區,歷史文化底藴豐厚。20世紀80年代,由於過度放牧,當地生態環境脆弱不堪,一夜過來,風沙就堵住了牛君家的門。土地乾涸,牛君的父母忙碌一年,也很難讓家裏八個孩子吃飽。
彼時15歲的牛君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,被父母含淚送到當地戲校練功。學戲苦,腿上綁沙袋練習“飛毛腿”、壓腿不行被師傅打,對牛君來説都是家常便飯。學成後,他進了當地秦腔劇團,捲上鋪蓋,坐上大卡車到處唱戲。
20世紀90年代,劇團沒事幹,牛君只好返村種地、養羊、挖甘草賣錢,生活一下子又跌入谷底。“地裏產出低,羊也沒草料,掙不上幾個錢。”
揚黃工程將黃河水引入鹽池、環縣、定邊等嚴重缺水的革命老區,牛君用存款承包了100畝水澆地,但持續肆虐的風沙經常埋住水渠,收成並不理想。他遂將土地流轉出去,每畝收入才100元錢。
2010年,鹽池縣成立藝術團,對雜耍、秦腔等表演樣樣精通的牛君二次離開家鄉,“進城”工作,這一待就是八年多。
八年裏,鹽池縣因為在寧夏率先實行全面封山禁牧、植樹造林而逐漸恢復了生態;灘羊產業也在政府科學規劃下蒸蒸日上;高效節水農業在全縣覆蓋率已達到98%以上;黃花菜、中藥材、小雜糧等高效益作物也進入更多百姓家。
“農村現在太好了,機械化耕種省時省事。我當時承包100畝水澆地還後悔,現在一畝每年至少掙1000元錢。”再次返村,牛君感嘆“現在農村比城市還好”。
閒暇時,牛君會響應政府“戲曲進校園”號召,給學生教秦腔,也會跟着村裏的秧歌隊一起給村裏人演小品。“鹽池是個模範縣,扶貧富民走在前……”這是牛君最近根據鹽池縣被評為“全國脱貧攻堅先進集體”的背景創作的新作。
今年元宵節,牛君在鹽池縣脱貧後修建的長城博物館、九曲龍門、花燈園三處熱門景點連演三場,場場爆滿。即便在寒風中穿着單衣,他畫滿油彩的臉上也沁出汗水。
“這幾年看社火表演的人比以往多多了,因為在城裏買房居住的人多了,羣眾精神追求也多了。”他説,“別看我們小地方,什麼旗袍秀啊、遊九曲啊,又傳統又時髦。”(完)
編輯:trs_zycf
上一篇: 白衣丹心暖夕陽——全國人大代表劉貴芳履職故事
下一篇: “多證合一”等改革助推三亞遊艇產業提速發展
題:寧夏鹽池農民的節水致富經新華社記者靳赫今年70歲的寧夏吳忠市鹽池縣馮記溝鄉馬兒莊村村民牛幸種了50多年地,這幾年他才知...
7月4日, “決戰脱貧攻堅·決勝全面小康”網絡媒體行來到寧夏鹽池縣,鹽池縣位於陝甘寧蒙四省交界地帶,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緣,...
71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户王愛國發現,以前村幹部李肖入户要帶表格、拿本子,從今年10月份開始,他只帶着一部手機入户。依託脱貧攻...
惠安堡鎮位於寧夏吳忠市鹽池縣南部,每週六,周邊村莊的村民會到鎮上趕集,而這人聲鼎沸的小鎮集市中隱藏了不少脱貧小細節。7...
直接部署經過14億人民團結奮鬥中國實現了這個“幾乎不可能實現”的目標今天讓我們重走《戰貧之路》銘記那段為夢想而奮鬥的歲月。
△和人民在一起丨情牽老區贛南革命老區,曾是中央紅軍長征的出發地。還有哪些困難需要解決……總監製丨駱紅秉王姍姍監製丨耿...
記者24日從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瞭解到,縱貫山西省東南部太行革命老區的首條高鐵線路太焦高鐵,已正式拉開聯調聯試序幕...
編者按:2020年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《求是》雜誌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、國家主席、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《關於全面建成...
咸寧網訊通訊員耿海軍報道:近日,嘉魚縣老區建設促進會相關負責人一行前往北京新華出版社,與新華出版社正式簽訂了《嘉魚縣...
迎來“滿月”的銀西高鐵,作為串聯陝甘寧三省區的一條鐵路新通道,客運和高鐵貨運呈現良好態勢,實現雙豐收。記者瞭解到,截至...